學劍要訣/ 稽古心得集 (溫故知新)
1. 初學者動作要大,練習時間不要過長,但要認真盡力地練習。
2. 姿勢要求正確,態度宜端正。
3. 劍道的姿勢非常重要。
4. 初學者主要練習面部與手部之打擊就可,至於刺喉及打擊腹,自然能體會而得心應手。
7. 持中段架勢時,左手略與臍高,而稍為向前伸出約一拳之隔,右手添握其上不宜用力,只在打擊剎那用力,打後隨即鬆弛,左手任何時刻不能放鬆,尤其小指與無名指。而打擊面部後不要將竹劍斜持推撞對方,宜回中段作「殘心」之表示。如果右手始終緊握竹劍,則不能擊出良好的打擊。
8. 有些人在開始一站起就要向右邊移動,這是最要不得的,要有!就是要向前迫進的氣勢及心態,即使一個姆指的距離也好。(不然劍尖無力)
9. 前腳前進後腳要隨即跟進,後腳退則前腳隨即跟著收回。
10. 不宜在近距離作互相對打練習,要盡量從遠距離作打擊練習為要。
11. 宜先迫攻以氣勝之而打之,不要以打來求勝。
12. 須出右腳打擊面部,此時右腳不可定住為要。
13. 前腳踏出時,不宜提得太高,要以擦地似地滑過為要。
14. 要將對方之劍尖弄開,再作打擊為要。
15. 除對方前進或後退外無打擊良機。(出端擊手雖輕亦算有效)
16. 練習進展到某種程度時,宜研究運足方法,前腳進則後腳一定要即時跟進。
18. 以劍尖下移作迫攻時,不能同時彎腰,要有乘機進半步也可之心態迫進,敵退隨即擊面。(迫攻,自右拳刺出)
19. 切返是為欲除去肩部多餘的力氣,故須放鬆肩部,不能聳肩,兩手舉劍至頭上時,要在兩腕之間能看見對方為度,再從其處向對方頭部兩角劈下,是在護具頭盔之第三根面鐵處,從上斜劈下來,此時竹劍不宜作水平式的旋回打擊;又將竹劍舉到劍尖碰到背脊之舉法,可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。又守方受擊時,要能將對方之力量引導出來,從上而下以拉引似地化解來劍接招,絕不要以反彈式地接法,並要儘量使對方作前進打擊,即使對方退擊時也可,遶過去接招,使對方能繼續作前進之打擊,在打到精疲力盡剩一口氣時,做好一刀一足之距離,給予最後一支面之打擊。此時,換一口氣再打也無妨,主要是要能在精疲力竭時,再擊出一支面,如此在比賽時方能擊出面來。
20. 練習時要有失手即會被對方打到,刺到之心態練習為要。
21. 練習時要注意彼此之距離,必須以制先機之氣出擊。有機會時雖無法打到,或會成為不充分之打擊也無妨,要能即時出擊之練習為要。
22. 對方的起動要盡量以小動作出擊之。
23. 想要打而打出時已經遲了,要在想打時已經打出去了為要。
24. 打擊時右手像要推出去似的,同時,腕、腳、腹各部的動作要充分一致的打擊為要。
26. 把劍尖、眼、手達成三角形之中段架勢時,利用對方前進時打擊之。又無論如何艱苦時,皆要以「先先之先」的氣勢堅持保持架勢為要。如此就算對方打過來也不能充分,而成為無效打擊。
27. 對方打過來時無動於衷,架勢不變,敢向前進一步則本身的劍尖會抵住對方中心,就算被打到也不會產生完全被打到之感覺。
28. 打擊面部後,雙手不要舉到頭上,必須作好「殘心」之表示(保持擊面時之姿勢)。
30. 作退擊面時,不要打後隨即雙手高舉頭上為要。
31. 打擊手部時,身體不要向左邊彎曲來打擊,宜身體挺直打擊。
32. 對方向右手打來時以竹劍刺擊部(中結皮至劍尖)、擊左手時以竹劍中段、對面部則直上以鎬部(竹劍兩邊)凌擦之,不可向撗拂開打擊。
33. 邊退而打擊對方手部,如腹部無力而打出的話,不會成為有效的一支打擊。
34. 對方要刺來時,不要退而要向前迎擊。
35. 擊出右腹,必須要有「殘心」之表示,且要注視對方。
36. 以劍尖壓制對方之劍尖而無反應時,要隨即出擊,如對方反壓過來則順勢從反面出擊之。
37. 對方打面過來,要能耐到對方之劍尖將至頭髮,且其雙手伸直時,作應付的返擊腹部動作,又返擊手部也以同樣要領為之。
38. 從雙方劍尖僅可交接之距離欲打擊對方面部時,先將劍尖輕壓對方,使其劍尖略由中心線移開,隨即不必高舉,進身作小動作之面部打擊。
39. 不可將對方之竹劍從內側強力撥動,宜從外側輕壓使自己的劍尖不致偏離對方之中心線為要。所謂刀劍之外側(表)、內側(裏),乃指刀劍插在腰間時,靠身體的一邊叫插裏SA SI U YA,拔出後劍尖向前時其右邊為(裏),即內側;而左邊叫插表SA SI O MO DE為(表),即為外側。
40. 迫攻對方時,將竹劍自對方竹劍下方遶過,纏壓敵劍,進擊面部,如對方打我手部,可雙手向前直伸。(其擊手不能充分)
41. 持舉上段架勢時,持劍手指不宜緊握,待擊出剎那緊縮為要。
42. 對方持上段架勢,我持中段時,要以刀劍圍護右手部,而左手則以劍鍔承接之心情,向前邁進一步,則不致被打到。
43. 從上段打來時,若手部上抬會被打到,故須以劍尖圍護右手不為所動為要。
44. 舉上段架勢時,若退後或成為守勢,則已經輸了。
45. 互相上段架勢對峙,而對方向我手部打過來時,上身不宜後仰或將雙手後收,應以步法的移動閃身,使來劍落空順勢進一步打擊之。
46. 精疲力盡時,不宜以口作呼吸,如此會使腹中積蓄之力氣散盡,必須閉口以鼻子呼吸為要
47. 不要光想要自己作得意輕鬆之事,錯誤了也得給對方有作得意輕鬆之事的心態來練習。
48. 看!有看與觀二種,看是以肉眼看物,觀乃以心眼觀察。看乃小而多誤,觀(以心觀察)則作用大,而能洞察對方之動靜於未發,這在現實社會上之活動,也非常有效果之事,實有其偉大之價值,而觀看一致,在劍道上亦有非常大之作用。竹劍初用較為長者(四尺五寸)而後為鍛練丹田而使用短的,如山岡鐵舟先生(明治初期劍聖)等初期也使用過四尺五寸之竹劍,而後漸漸改短,最後悟道而提倡無刀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