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強調,人之健康在腎氣之充足。

中醫提到 所謂「氣滿不思食,精滿不思淫」,道家養生強調要持盈保泰,而「精」為「髓」所生;過度耗精會導致骨髓空洞,容易骨質疏鬆,腰酸背痛,腦髓不滿,記憶力、集中力下降,身體機能也可能提前衰老,抵抗力減弱,容易昏沉。中醫也認為,意動則氣耗,起心動念間將消耗人的精神,又精虛則不能化氣,人生三寶「精、氣、神」也會不斷的流失,無法展現充沛的氣力。

佛法教人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,就醫學上解釋為:
『戒』就是防止能量的消秏,消秏在什麼上面,貪心(五欲六塵、財色名食睡)、嗔心(是非人我、二舌惡 口)、癡心(自私自利、邪心妄想)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的清淨無染。

『定』有了戒後,自然心就慢慢不為外境所動,不為內心雜思妄想所擾,自身的能量開始蓄存,開始集中,感通外在自然和宇宙的大能量場。這時身體開始減慢老化的速度,再生能力增強,健康和精神狀況也愈來愈佳。

『慧』自生的能量集中、飽滿 後,漸漸破除身體的假象,明白自 身的靈性和宇宙萬物本為一體,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、山河大地亦是同一本源,對自然宇宙的真相也漸漸通達明了,回歸到不生不滅的境界,佛法說明心見性,即是指此一地步。此時心中自然無掛礙,無有恐怖,無顛倒夢想,無老死病死,無苦集滅道,念佛究竟成佛,隨緣渡化一切眾生。

六祖壇經『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。』
楞嚴經『都攝六根(戒),淨念(定)相繼(慧)。』


強腎氣之道:有所為,有所不為

既然提高腎氣的絕招在於練,而不是吃,那到底該怎麼練?除了扭腰功和貼牆功,還有幾個平時可用的妙法:

 

1經常對腰部進行按摩:因為此處乃命門、腰腎所在。兩手對搓發熱後,緊按腰眼處,稍停片刻,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(長強穴)。然後再回頭再重搓,每次搓100200遍,每日早晚各一次,至有熱感為止。

 

2每天搓腳心:兩手對掌搓熱後,以左手擦右腳心,以右手擦 左腳心,早晚各1次,每次搓300下。 因為腳心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,整個腳底也是濁氣下降的地方,經常按摩湧泉穴和腳底,可益精補腎、防止早衰,並能促進睡眠,增進食欲。

 

3每天做縮肛運動:全身放鬆,自然呼吸;呼氣時,做縮肛動 作,吸氣時放鬆,反復進行,次數不限。平時乘車、坐飛機、排隊的時候都可做此運動。

 

4、常打太極 拳:練習太極拳,最好是清晨在空氣清新的公園 內、樹下、水邊進行。

 

5、站樁:每 天太陽升起時站樁半小時到一小時,對培補元氣有 極大的好處。站樁的姿勢很多,相關的書也不少,只要抱一守一,堅持站樁,定會氣血暢旺,精氣實足。

 

此外,除了有所為,還要有所不為。

1不宜性生活過度:不勉強,不放縱,幹這事兒跟吃好的一樣,多了適得其反;

 

2不宜多吃腥葷:蔥薑蒜為葷,肉魚為腥,吃多了跟放縱性生活一樣,消耗精氣神;

 

3不宜晚睡,尤其不宜超過半夜,即子時:經常晝伏夜出的人,身心問題具多。若有可能,中午能睡一覺更好。俗話說:常睡子午覺,肯定十年少。

 

4不宜飲酒過度酒多傷肝、傷腎、傷脾、傷血耗氣。

 

5不宜抽煙吸煙除了損害肺部,更主要是破壞血液。煙鹼導致血流放慢,血壓、血脂、血糖增高。

 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觀世音菩薩

  

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
一心彌陀,圓滿成佛。

   
飲食蔬果與五穀,慈心利己保健康。 

財布施得財富。法布施得智慧。無畏施得健康長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
    mars

    南無阿彌陀佛。南無觀世音菩薩。

   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